新聞資訊
5月2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瑞士初創公司FinalSpark發布了全球首款生物處理器,并開放了遠程訪問服務。這一突破性技術利用人腦類器官中的生物神經元進行驅動,其功耗比傳統數字處理器低一百萬倍,為計算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FinalSpark推出的Neuroplatform平臺,作為世界上首個提供體外生物神經元訪問的在線平臺,不僅展
5 月 28 日消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兵表示,商湯科技在過去 10 年中已采購超過 40,000 個英偉達芯片。商湯科技目標是在 1 到 2 年內實現盈利。徐冰指出,亞洲在人工智能算力方面存在短缺,與美國相比存在 10 倍的差距,不過中美之間的算力差距可以彌補。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國產芯片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此算力作為一種商
5 月 28 日消息,微軟在Build 2024大會上發布了 Phi-3 家族的最新成員--Phi-3-vision,主打“視覺能力”,能夠理解圖文內容,同時據稱可以在移動平臺上流暢高效運行。Phi-3-vision 是一款多模態小型語言模型(SLM),主要用于本地 AI 場景,該模型參數量為 42 億,上下文長度為 128k token,能夠為常規視覺推理
韓國電信(KT)近日宣布,公司已開發出全國最快的量子密鑰分發(QKD)設備,可每秒生成15萬個密鑰(150kbps)。據報道稱,QKD設備具有利用量子力學特性生成和分發密鑰的能力。當信息用這些密鑰加密時,就不可能復制,從根本上防止了物理線路上的竊聽企圖。如果將新開發的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引入通信網絡,將能在每分鐘更新超過
近日,中國移動在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舉辦題為“AI賦能 智享視界”的視聯網發布會,會上發布了由中國移動研究院牽頭編制的《中國移動視聯網白皮書(2024)》及《中國移動視聯網終端技術要求》,旨在為視聯網相關技術、產品及應用的發展與落地提供參考和指引。視聯網是促進數字經濟生活、生產全面升級的新型視頻信息服
5月28日消息,關于谷歌,許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Android操作系統,而非Pixel手機。雖然Pixel手機銷量不高,但谷歌非常重視這項業務,甚至不惜自己研發手機SoC。據媒體報道,從2021年起,谷歌開始定制Tensor處理器,這顆芯片是基于三星Exynos魔改而來,加上了谷歌的一些模塊,比如說用于增強手機AI性能的NPU(神經網絡單元)。
氮化鎵 (GaN)半導體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首次作為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管(LED) 投入商業應用,隨后成為藍光光盤播放器的核心技術。自此以后雖已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將近二十年后,該技術才因其高能效特性而在場效應晶體管 (FET) 上實現商業可行性。氮化鎵 (GaN)半導體在 20 世紀 90 年代初首次作為高亮度藍色
理論上講, 用正負脈沖方式充電有助于降低電池充電過程中的”硫化”和”極化”現象,增加正負極氫氧氣體的復合率, 減少電池失水。 但是具體量化的效果到目前為止在國際上仍有較大爭議。 這種理論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已經出現,到目前爭議仍然較大。 盡管對正負脈沖的效果有爭議, 但大家都一直承認: 合理的運用脈沖充電方式
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于本周舉行的2024年全球技術論壇(ITF World 2024),宣布即將推出納米芯片(NanoIC)試驗制程。鑒于歐盟《芯片法案》的發展愿景,該試驗制程致力于加速創新、驅動經濟成長,并強化歐洲半導體生態系。此納米芯片試驗制程聚焦開發2納米以下的系統單芯片,將為歐洲汽車、電信、健康衛生等各大產業提
5 月 25 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歐盟數據保護委員會的一個特別工作組近期表示,盡管 OpenAI 在減少ChatGPT輸出信息的錯誤率上做出了一定努力,但它仍然不足以確保“完全符合”歐盟的數據規則。當地時間周五,該工作組發布了一份報告并指出,“為了遵守透明度的原則,OpenAI 采取了一些措施,也有利于避免 Cha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