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下,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業實現碳中和的共識。我國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此背景下,國家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布局正在逐步展開,一個顯著的趨勢是南方側重于發展電動汽車,而北方則著重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這一布局不僅順應了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的特點
今天咱們來聊聊個挺有意思的事兒——你說5年后,那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哪個更值錢呢?這可不是隨便問問,這可是關系到咱們以后買車、賣車,甚至是我們小錢包的大事兒!新能源車的火勢,擋不住啊!咱們先說說這新能源汽車吧,這幾年簡直就像坐上了火箭,嗖嗖嗖地往天上竄!你看那特斯拉,銷量確實不錯,國內呢,比亞迪、蔚來
提起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或者說自主品牌汽車的表現,很多人都能想到很多信息,而其中“卷”肯定是被人們最先想到的。實際上,強調“卷”確實有話題性,有沖突性,但這只是一種表象,國產新能源汽車上半年的表現總體可以說是,越卷越強,出海迅猛,大家都在猛打猛沖。這個結論可是有充足根據的,不信?我們來看看各種數據
7月1日消息,據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公眾號,日前,我國首個百兆瓦時鈉離子儲能項目,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時鈉離子新型儲能電站一期工程建成投運。投產規模50兆瓦/100兆瓦時,實現鈉離子新型儲能技術在全球首次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一期工程采用中國大唐聯合研發的鈉離子儲能系統解決方案,關鍵核心技術裝備100%國產化,電能管
留意一下比亞迪今年的價格策略便會發現,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對價格戰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4月份,船夫哥說比亞迪雖然在10萬-20萬價格區間有制空權,但是比亞迪不想打價格戰,把大家搞得太難受。8月上旬,比亞迪高調召開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儀式,船夫哥悲喜交加、熱淚盈眶地說,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我們要像石
01占電機驅動系統成本一半的IGBT如今全球的汽車已經進入到智能化時代,汽車對于芯片的需求劇烈增加,以往一個傳統汽車需要的芯片數量是在五六百顆,到如今一臺具備L2駕駛級別的高配燃油車就需要1000顆以上的芯片,一個配置較好的新能源純電汽車更是需要2000顆以上芯片。而在眾多新能源汽車芯片中,IGBT芯片絕對稱得上“皇冠
近期,特斯拉宣布將大砍碳化硅用量75%的消息沖上了熱搜。這一消息,也讓業內對于碳化硅究竟能否替代IGBT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地位,產生了懷疑。曾被“捧上天”的碳化硅是否真的要“跌落神壇”?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究竟有沒有替代IGBT的能力?在這場“代際”之爭中,誰會是真正的贏家?碳化硅“動搖”IGBT地位在2018年特斯拉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車規功率半導體需求強勁,電動化與高壓化是兩大重要推動力。功率半導體的具體應用場景已經從燃油車時代的輔助驅動系統單一場景不斷向牽引逆變器、OBC、高低壓輔助驅動系統、DC/DC模塊、充電樁等多個細分領域拓展。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全球車規級功率半導體市場主要被英飛凌、安森美、
作為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和直流充電樁的核心器件,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功率器件需求增加最快的領域,并且將進一步保持增長到2025年將成為需求量最大的領域。2022年,新能源汽車的單車功率半導體價值量達到458.7美元,約為傳統燃油車的5倍。顯而易見,在全球芯片細分市場中,功率器件市場對我國芯片產業的重要性。近年來,
4月25日,吉利汽車攜自研的GEA全球智能新能源架構、銀河11合1智能電驅、AI數字底盤、碳化硅混合驅動集成、天地一體化衛星科技等數十項行業最新、最熱、最強的造車科技登陸2024北京國際車展,集中展示了吉利銀河在智能電動時代的智能架構與安全、高性能三電、智能生態等全新技術成果。作為吉利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吉利銀河全